不节食、不运动,就能轻松减肥?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不少“网红减肥瘦身产品”,打着“轻松减重”的旗号吸引了很多网友。但实际上,这类产品的健康风险非常大。
近日,甘肃兰州警方就破获了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在这起案件中,嫌疑犯把有毒有害成分——添加进咖啡里,再包装成能够迅速减肥的“瘦身咖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出售。有消费者购买、服用后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作用于人体能增加生理性过饱感,降低食欲,曾一度被用于肥胖症的治疗。但是,它对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具有副作用,严重时可危及到生命。因此,自2010年起,我国就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制剂和原料药。
但是,违法生产销售制剂的“黑灰产业”却屡禁不止。在网络上,不少产品被制作成咖啡、奶茶、糖果、天然酵素等形式,通过社交平台做宣传、销售,隐蔽性很强,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样的美食“伪装”也让很多消费者放下警惕,尝试购买。
由于人们对减肥瘦身需求的日益强烈,网红减肥产品成了非法添加的重灾区。其中,是最常见的非法添加剂之一。一方面,的制作门槛不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极低,在被包装成“减肥神药”出售后,能获得数倍利润。少数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在利益的诱惑下铤而走险,炮制、打造“网红神药”。另一方面,一些网友在“无痛减肥”“亲测有效”等话术的引诱下,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风险,抱着侥幸心理购买服用这类产品,等到身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才悔之晚矣。
实际上,具有欺骗性的外表和天花乱坠的话术都改变不了产品有毒有害的实质。2021年,江苏一儿童因误食家人购买的减肥巧克力出现呕吐抽搐症状,经医生诊断其为药物中毒。警方调查发现,这款所谓减肥巧克力中含有。
不能再让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所谓“网红减肥神药”危害人们的健康了。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神药”的行为,有关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以典型案例有效震慑不法分子。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也要对这类保健食品的宣传、销售加强监管,压缩有毒有害产品的生存空间。
同时,消费者也要抛弃侥幸心理,通过科学办法来进行体重管理。归根结底,减肥没有捷径。轻松减肥的产品,减掉的往往是“健康”,收获的常常是后悔。无论是胖是瘦,健康都是第一位的。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